节日,犹如镶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由来,背后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深刻的意义和浓郁的情感,让我们一同踏上探寻节日由来的奇妙之旅,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其由来源远流长,它源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人们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阖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它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到了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花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灯谜妙趣横生,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元宵软糯香甜,象征着团圆美满,元宵节就像一场绚丽多彩的民俗盛宴,将欢乐与温馨传递给每一个人🎆。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两大礼俗主题,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传承千年,传说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曾割股为他充饥,重耳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便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先人的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感受生命力量的时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传说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一天,一位仙人给了后羿一包仙药,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离开妻子,就把仙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他想偷吃仙药自己成仙,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出门打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后羿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刻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的他,仰望着夜空呼唤着嫦娥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寓意着团圆美满,温馨甜蜜🌕。
这些节日的由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铭记历史,传承文化,感受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人间温情,让我们珍惜这些节日,让它们所承载的美好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