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树人先树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做人之本,育人之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立德先立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理想信念。“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其次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最后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能够在关键时刻给学生以启迪。
树人先树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首先要自己立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和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树德立人为己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