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每当这首熟悉的童谣在耳边响起,浓浓的年味便在心底悄然蔓延开来,我的家乡,那个充满温情与欢乐的小村落,有着独特而迷人的年俗,它们如同一串串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承载着家乡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腊八节,是年的前奏,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奶奶会早早地起床,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糯米等各种食材精心挑选、洗净,然后慢慢地熬煮,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奶奶慈祥的脸庞,腊八粥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那是一种混合着谷物香与甜蜜的味道,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围在锅边,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翻滚的腊八粥,不停地咽着口水,奶奶总会笑着给我们盛上一碗,那腊八粥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仿佛预示着这一年都会甜甜蜜蜜。
过了腊八,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是祭灶神的日子,传说灶神会在这一天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善恶,人们为了让灶神“嘴甜”些,多说些好话,就会在灶台上摆上糖瓜,糖瓜是用麦芽糖制成的,形状像个大瓜,甜得发腻,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吃这个了,总是忍不住偷偷地掰下一块塞进嘴里,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口腔中散开,粘得牙齿都咯咯响😄,看着我们贪吃的模样,大人们总是笑着呵斥我们,但眼神里却满是宠溺。
腊月二十四,是大扫除的日子,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妈妈会把床单、被罩拆下来清洗,爸爸则负责擦拭家具、窗户,我和弟弟也会帮忙扫地、擦桌子,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番清扫,家里焕然一新,仿佛也把旧年的晦气都清扫了出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了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奶奶说,“腐”与“福”谐音,磨豆腐寓意着“有福”,爷爷会推着石磨,我和弟弟在一旁帮忙添黄豆、加水,随着石磨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缓缓流出,那浓浓的豆香让人陶醉,豆浆煮好后,点上卤水,不一会儿,鲜嫩的豆腐就成型了,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热乎的豆腐带着淡淡的豆香,软软滑滑的,好吃极了😃。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这一天,家里会买上一大块新鲜的猪肉,切成方块,加上葱姜蒜、八角、桂皮等调料,用小火慢慢炖煮,猪肉在锅里咕噜咕噜地翻滚着,香气四溢,弥漫了整个屋子,炖好的大肉色泽红亮,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公鸡有着吉祥如意的寓意,爸爸会挑选一只肥大的公鸡,将它宰杀洗净,妈妈则会用各种调料将鸡肉腌制起来,准备做一道美味的辣子鸡,腌制好的鸡肉放在锅里炸至金黄,再加入辣椒、花椒等调料翻炒,那香味,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增😜。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奶奶会早早地起来发面,准备蒸馒头、蒸包子,面团在温暖的地方发酵得鼓鼓的,充满了生机,奶奶把发好的面揉成一个个面团,再捏出各种形状的馒头、包子,有可爱的小兔子、胖乎乎的小猪,还有寓意团圆的花卷,这些面食不仅外形好看,而且味道鲜美,是我们过年时最爱的美食之一🥯。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这一天,全家人都围着锅台,帮忙把馒头、包子放进蒸笼里蒸,蒸笼里冒出的腾腾热气,仿佛带着新年的希望与祝福,馒头蒸熟后,白白胖胖的,散发着诱人的麦香,奶奶会在馒头顶上点上一颗红点,寓意着红红火火🧧。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早上,爸爸会贴上红红的春联,妈妈则会在屋里屋外挂上红红的灯笼,我和弟弟会帮忙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寓意着“福到了”,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忙碌年夜饭,妈妈在厨房里大展身手,煎炒烹炸,各种美味佳肴摆满了一桌,有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鱼🐟、寓意团圆美满的饺子🥟、代表节节高升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就是守岁的时刻,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十二点的钟声敲响,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我们小孩子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拿着烟花棒尽情玩耍,天空中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如同梦幻的童话世界🎆。
大年初一,孩子们都会穿上新衣,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见到长辈,我们会甜甜地说上一声“爷爷奶奶新年好”“叔叔阿姨新年好”,长辈们则会给我们发红包🧧,祝福我们健康成长、学习进步,这一天,大家都走亲访友,互相拜年,传递着新年的祝福与问候,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家乡的年俗,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是岁月里的温暖守望,它们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乡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一个习俗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每一次庆祝都充满了喜悦与希望,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那独特而迷人的年俗,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心中那片最温暖的角落,永远闪耀在我记忆的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