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童谣,如同一缕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记忆的湖面,泛起层层关于过年的涟漪,让那浓浓的年味在时光里缓缓飘香🧨。
小时候,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盼起的,腊八粥,那可是年的前奏,母亲会精心挑选各种食材,红豆、绿豆、红枣、桂圆、糯米……它们汇聚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总是守在锅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时不时地问母亲:“什么时候能好呀?”母亲笑着刮刮我的鼻子:“小馋猫,还早呢!”好不容易等到腊八粥出锅,那浓稠香甜的味道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烫得小手不停地倒腾着,却又舍不得吹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感觉那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家里总会买上几个又大又圆的糖瓜,糖瓜有着金黄色的外皮,看起来晶莹剔透,咬上一口,甜得发腻,却又让人欲罢不能,据说,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甜嘴,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我站在灶台边,看着母亲把糖瓜供奉在灶王爷像前,心里默默祈祷着来年能有更多好吃的。
接下来的日子,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扫房子,母亲会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擦窗户、扫地面、掸灰尘,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那时候,我也会帮着母亲递递抹布、扫扫碎屑,虽然干得不太利落,但心里却满是欢喜,因为感觉自己也为过年出了一份力💪。
磨豆腐、买肉、宰公鸡……每一项准备工作都充满了年的气息,父亲会推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着,我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豆子一点点变成白白的豆浆,买肉的时候,菜市场格外热闹,父亲会挑选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想着要做一顿丰盛的红烧肉,宰公鸡的时候,我既害怕又好奇,看着公鸡扑腾着翅膀,心里有些不忍,但一想到即将吃到美味的鸡肉,又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到了二十八,母亲开始发面,她把酵母粉用温水化开,倒入面粉中,然后不停地揉啊揉,直到面团变得光滑柔软,我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伸手去揉,结果弄得满手都是面粉,像个小花猫🐱,母亲笑着帮我擦掉,说:“等馒头蒸好了,你就可以吃个够啦!”看着面团在母亲的手中逐渐变大,我满心期待着第二天的馒头出锅。
二十九,蒸馒头,母亲把发好的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搓成圆滚滚的馒头形状,再用红枣、红豆等点缀一番,蒸笼里冒出的热气,带着馒头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屋子,我站在一旁,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盼着馒头快点蒸熟,当蒸笼打开的那一刻,白白胖胖的馒头散发着诱人的麦香,我忍不住伸手拿了一个,烫得直吹气,但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人都格外忙碌,父亲贴春联,他小心翼翼地把春联展开,涂上胶水,然后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上,上联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看着崭新的春联,年的氛围愈发浓厚了,母亲则在厨房里准备年夜饭,煎炒烹炸,各种美味佳肴在她的手下一一诞生,红烧肉色泽红亮,入口即化;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饺子包得像一个个元宝,象征着财富滚滚……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举杯庆祝,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这时候,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照亮了夜空,我兴奋地跑到窗边,看着那绚丽的烟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吃完年夜饭,我们会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聊天,笑声不断,这是一年中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穿上新衣,迫不及待地去给长辈们拜年。“爷爷奶奶,新年好!”“叔叔阿姨,恭喜发财!”长辈们会笑着给我发红包,然后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拿到红包的那一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会走街串巷,去邻居家拜年,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大家互相祝福,浓浓的年味在空气中流淌。
过年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逛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糖人、面人、棉花糖……让人目不暇接,我拉着父母的手,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每个摊位都不想错过,还会有舞龙舞狮表演,那精彩的场面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我在人群中兴奋地穿梭着,感受着年的热闹与欢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形式或许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始终没有变,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年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温馨时刻依然是最珍贵的,过年,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场绚丽的烟花秀,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家的眷恋,对亲情的珍视💕,它承载着我们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铭记那份温暖与幸福,在这年味飘香的时光里,愿我们都能留住那份纯真与美好,让年的味道永远在心中流淌……
